热搜词: 法国外长

上海营商环境的“分寸”感:底线之上不断拓宽自由,底线之下雷霆制止

上海对新业态“开绿灯”,对“越界”则坚决制止。

4月25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医疗器械融资租赁管理若干规定》正式施行。4月28日,首批企业获颁新政后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作为首批受益企业,平安点创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这一新规的实施,突破了行业瓶颈。“我们与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签订了一个售后回租战略合作协议,新规为我们开展售后回租业务指明了方向,开出了‘定心丸’。”

而就在3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对三家医药企业横向垄断协议案作出行政处罚,并首次追究达成垄断协议的个人责任。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反垄断,是对良好营商环境的“雷霆捍卫”。

2025年4月28日,首批企业获颁新政后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推动行业健康规范发展。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供图

新规破局

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透露,此前,融资租赁企业经营范围仅限“大型医用设备”,难以匹配医疗机构对多样化医疗器械的需求,行业发展受制于“窄道”。新规实施后,《若干规定》率先将经营范围扩展至“适用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各类医疗器械”,打通行业“任督二脉”,实现“新规破局”。

国耀融汇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获颁新规实施后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完成许可证经营范围变更,并与上海高博肿瘤医院有限公司签订医疗器械融资租赁战略合作协议。企业负责人直言:“以往有客户想做大型设备以外的器械融资租赁,出于合规的要求我们只能遗憾放弃。新规拓宽了‘航道’,管理成本直降,业务版图全面扩张!”上海高博肿瘤医院有限公司负责人同样感慨道:“政策‘松绑’后,医院资金压力缓解,临床需求响应更精准。”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若干规定》建立了符合医疗器械融资租赁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针对目前医疗器械融资租赁行业中售后回租模式占比较大的发展现状,在全国率先明确售后回租管理要求,为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南”。

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浦东医疗器械融资租赁行业蓬勃发展,截至2024年末,浦东医疗器械融资租赁企业数量占到全市七成以上,产业规模达500亿元,占全市八成以上。浦东新区以制度创新为“引擎”,构建“改革突破-效能提升-主体激活”的良性循环,以系统性制度创新为支撑,解决医疗器械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瓶颈问题,切实把“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落到实处,推动医疗器械融资租赁行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处罚垄断

2025年3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对三家医药企业横向垄断协议案作出行政处罚,并首次追究达成垄断协议的个人责任。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指定管辖,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上海信谊联合医药药材有限公司、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汇信医药有限公司横向垄断协议案作出行政处罚。

2024年4月30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该案进行立案调查。经查,三家医药企业在涉案期间合谋推高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销售价格,涨幅达11-21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分割国内公立医院、民营医院销售市场,维持各自市场份额稳定,排除、限制市场公平竞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九条的规定,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责令三家医药企业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合计222,997,766.22元;对达成垄断协议负有个人责任的自然人,处罚款500,000元。

该案是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回应民生关切,依法查办的又一起重大典型案件。案件处理坚持宽严相济,在没收涉案企业违法所得的同时,对在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牵头组织企业,按上一年度销售额10%幅度顶格从重处罚,同时考虑主动报告重要证据等情况,接受其宽大申请,依法予以减轻处罚。该案系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增加垄断协议“个人责任”条款后,首次对自然人追究达成垄断协议的个人责任,有利于压实经营者及其管理人员的反垄断合规主体责任,推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透露,2024年,在市场监管总局的授权和指导下,市市场监管局查处全国首件金融数据领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查处医药领域垄断协议案件并首次追究达成垄断协议的个人责任;高效开展经营者集中审查工作,2024年共收到总局委托审查案件144件,审结案件127件,审结案件涉及交易金额超3000亿元,从申报到受理、受理到审结,平均时间均在20天以内;修订《上海市经营者集中申报指引》,提高经营者反垄断合规意识,提升申报便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