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法国外长

从600名外到跻身大满贯,孙发京:走过的路成就了现在的我

2025年5月11日,无锡国际网球中心。

孙发京背着球包,牵着球童的手出现在中央球场。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ATP挑战赛男单决赛,对手是来自澳大利亚的亚里克斯·博尔特。32岁的后者有着丰富的职业网球经验,曾经在2019年澳网闯入男单第三轮,ATP排名最高来到过第124位。

比赛相当激烈,首盘,孙发京通过抢七以小分7比4胜出。第二盘5比4领先时,他在对手的发球局里拿到2个冠军点,错失了第一个冠军点后,孙发京收到了对手在压力之下送出的双发失误“大礼”。

兑现赛点的瞬间,DJ立刻播放起了《好日子》的背景音乐。鼓掌的人当中,有喜欢他的球迷、多年来一直支持他的家人和团队,以及张之臻——他们都是1996年出生的中国男网中生代球员,并且即将双双出现在2025年的全英草地俱乐部,参加温网的角逐。

是的,凭借着无锡挑战赛上获得的100个冠军积分,孙发京的ATP排名从第289位直接来到第194位,提前锁定了今年温网男单资格赛的席位。这位平常并不在聚光灯下的选手,也在自己的路上奋斗不息。

孙发京 资料图

和大满贯的距离,那么近那么远

“感谢团队,感谢组委会,感谢这一周支持我的球迷。解锁第一个挑战赛单打冠军,解锁大满贯资格赛,解锁……突然出现的朋友们属实有些惊喜,同时祝父亲生日快乐,母亲节快乐,真是一个美妙的夜晚。”

夺冠之夜,孙发京于22点34分发布了这样一条微博。

从2014年7月第一次打ITF比赛、拿到第一个ATP积分到现在,时间过去了将近11年。在这11年里,就像所写的那样,他不断解锁着职业网球的新体验:2016年,他在泰国华欣第一次闯入男单决赛;2017年,他在泸州第一次夺得ITF男单冠军;同年,他搭档高鑫在宿州夺得ATP挑战赛男双冠军。如今,在解锁第一个ATP挑战赛男单冠军的同时,他也解锁了人生的第一个大满贯。

在28岁的年纪,梦寐以求的大满贯来得不算早,但也不晚。

“2019年我的排名到了300多,当时打希望赛(ITF)很有信心。跟教练交流的时候也觉得对比赛的感觉很好,第二年就开始更多地去打挑战赛,但打了没多久就疫情了,没想到一下子就是两年的时间,后面再出来就感觉有点跟不上职业的竞争,得慢慢往回赶,用了一年多调整过来,感觉自己还是可以打的。”

2022年4月,孙发京飞去了和中国有13个小时时差的赤道国家厄瓜多尔,从萨里纳斯挑战赛开始打起,从629位的ATP排名开始打起。

在那一年,他4次闯入ITF男单半决赛、1次闯入ITF男单决赛。2023年,他首次闯入TOP500。2024年年末,在千岛湖的ITF赛事中收获男单亚军之后,他的排名首次进入TOP300,来到第278位。

通常情况下,ATP排名第225位以内的球员将有资格参加大满贯男单资格赛。2025赛季开始之前,孙发京和这条“准入门槛”之间的距离有50个身位。被问到是否触摸到了梦想的边缘时,他的回答却是,“越是这种时刻越需要克制”。

“我跟现在的教练(胡安·马努埃尔·艾斯巴西亚)合作,每一年的目标都是进入大满贯。但我们没有特别的预期,只要努力就好。我知道自己离大满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之前(挑战赛)正选都没有怎么赢球,不会去想拿到挑战赛冠军。要不是在无锡夺冠,我也到不了大满贯的赛场。”

孙发京也深知,ATP积分榜每周都在变动,300到200名之间的缠斗尤其激烈,“看上去很近,但实际上还是差很远。去年其实我还没有到那个临界点,心态上也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其实这么多年来真正有波动的,还是决赛前一天晚上。很多想法不受控制地进入我的脑子,我要强行不去想这些有的没的。”

在职业道路上,孙发京一直非常沉稳。

喜悦之后,让自己重新沉稳

在无锡,孙发京持外卡出战男单正赛。

首轮,他以7比5、6比1横扫4号种子、ATP排名第168位的涂辰立。次轮,他以6比7(10)、6比1、7比5战胜ATP排名第218位的安东·艾斯克菲。1/4决赛,他以6比4、6比0横扫英国球员莱恩·佩尼斯顿。半决赛,他以3比6、6比2、6比3逆转21岁的利亚·斯马金,终于站上了决赛的舞台。

在半决赛,孙发京在第二轮决胜盘2比5落后的情况下,挽救赛点以7比5胜出。伴随着多拍之后来到网前的制胜分,他大吼一声庆祝胜利。

“那场比赛看上去2比5,其实只是被对手破了一个发球局。因为我之前也破过他,所以当时我的心态就是:‘只差一个发球局,只要我破一个,就平局了。’我在心态上没有太大的波动,只是那场球的回合多了一点,导致看上去比较胶着。”

而更大的挑战来自于决赛,来自于对手也来自于他自己。

“我和他(博尔特)有过交手,决赛里我打得好像比之前更稳定,更有侵略性。我在赛前做了预想,找了一下前年在上海大师赛和他交手的感觉。当时他非受迫性失误比较多,打得很凶。这一次他的技术比上一次更加稳定,跟他打感觉压力更大。”

对于职业球员来说,压力无处不在。但就像比利·简·金女士说的那样,“压力是特权”——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

对孙发京来说,过去10多年里,他习惯了把目标放到一个漫长的时间线里去衡量,一步一个脚印,走得既沉稳又踏实。这种沉稳和踏实符合他的“i人”特质——不那么抢眼,但总有一天会被世界看见。

在无锡,厚积薄发的他战胜压力,也战胜了对手。击败博尔特后,他收获了职业生涯级别最高的男单冠军奖杯,也成为第7位夺得ATP挑战赛男单冠军的中国大陆球员。

“昨天打完决赛,我找教练拥抱握手的时候比较激动,后来就比较平稳了。最兴奋的时候是昨天晚上,那个时候才缓过闷儿来,觉得自己拿到挑战赛冠军,可以去大满贯了。”

梦想比想象中更早地到来,但他也没有过多庆祝,只是和朋友们一起吃了个饭就各自回家了,因为“后面还有比赛要打”。

“收到了很多祝福的信息,感谢大家。但我也不想过于兴奋,或者一直沉浸在喜悦当中,我只是打到了温网,温网之前还有比赛,温网之后也还有比赛,后面还有更多的大满贯……赛程都是连着的,我想要尽快从喜悦中回到比赛的状态里。”

跻身温网资格赛后,孙发京还要一步一步走好前方的路。

未来,还有更多挑战

孙发京说得没错,职业网球就是一站接一站的比赛,永远没有尽头。而职业球员就像是逆流而上的撑船人,如果不能取得好成绩,就会止步不前甚至被水流带走。他深谙这一点,也学会了如何应对。

“(第一次参加)温网,我想自己并不算是有竞争力的,因为能打大满贯的球员都不差。看我今年上半年的战绩,其实在挑战赛里也没怎么赢球。现在拿到冠军后压力会小一点,接下来不需要赶场去比赛去抢分了。我本来的计划是无锡打完,这一周会在格鲁吉亚打一个ITFM25的比赛,后面还有一个ATP50的挑战赛。”

事实上,孙发京所说的“上半年挑战赛没怎么赢球”,更多是因为身体上出现了伤病,“年初戴维斯杯之后,我去欧洲打了两站比赛,肩胛下肌拉伤。当时是在法国,我吃了赛会给的止痛药,打完比赛后手都抬不起来。回到西班牙检查发现肌肉断了2厘米。”

但即便是肌肉断裂,他和团队还是想着要在一两周的时间内尽快恢复,然后衔接上之前制定的行程:在欧洲打两三周,去墨西哥打两三周,然后是韩国,一圈儿之后回国。但最终,孙发京被迫休养了两个月,一直到韩国之前也没有完全好。

“我回来打六安的ITF比赛试了一下,肩膀还是没有完全好。虽然比赛也能打,可是发球只能收着发,没有办法发全力。后来还是决定去韩国,4月在釜山和光州都是(资格赛)第一轮输球,还因为肩伤,导致发球发太多之后腹肌拉伤了。歇了几天又去广州,一直到前两天腹肌还是会有反应,就一边打一边养……”

无锡的男单决赛,他在第一盘时再次感受到了腹肌的反应,不得不申请医疗暂停,进行保护性的包扎。但在那之后,他打得更有斗志,更有侵略性了。

“一路走来,很多人说我‘球软’、‘就知道跑’、‘发球也不好’。但我跟教练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完善自己,从发球开始就强调进攻,有意识去变得更有侵略性。我会经常看一些负面信息,图一个好玩。但是我不会过多关注这些,它们也不会影响我,因为不是别人说我好就好,说我不好就不好的。”

拿到人生中第一个ATP挑战赛冠军,当被问到如果有机会对18岁的自己说点什么时,28岁的孙发京思考了一会儿。

“在我的印象当中,当时我的网球刚刚起步,没有太好的对于比赛、训练和职业网球的认知。所以我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把现有的经验和对职业的理解,传达给18岁的我。其他并没有什么,正是我原来走过的路,让我成为了现在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