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法国外长

巴基斯坦,不好惹了

作者 | 谢奕秋

编辑 | 阿 树

5 月 7 日凌晨,巴基斯坦的夜空被印度导弹的一道道尾焰划破。印军代号“辛杜尔行动”的空袭,以“替 26 名遇害游客复仇”之名,瞄准邻国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共 9 处目标,宣称摧毁了“策划 4 月 22 日帕哈尔格姆镇恐袭的设施”。

然而,巴三军新闻局公布的画面显示,被击中的清真寺和民房废墟中,躺着 3 名妇女和 2 名儿童的遗体,一名 6 岁男孩在睡梦中丧生。巴防长阿西夫说,印军所有目标都是平民营地,而不是武装分子营地。

巴方统计的己方死伤数字,目前是 31 死 57 伤。

印度向巴基斯坦发射导弹 / 视频源:央视新闻

“敌人永远不会被允许成功实现其邪恶目标。”对于印方的“战争行为”,巴总理夏巴兹 · 谢里夫说,巴方完全有权做出“合适的回应”。

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巴方已经做的回应(巴方称击落印方 5 架战机、1 架无人机),二是未来的回应(“将在自行选择的时间和地点,做出适当回应”)。

印度官员称,空袭后的 5 月 7 日上午,巴军越过克什米尔实控线开火,已致 10 人死亡。此前,双方已在实控线附近持续交火 11 天,但并未像 5 月 7 日上午这般血腥 —— 可见,双方都忍不了了。

民众目击导弹爆炸 / 图源:央视新闻

拔刀相向,刺中的不一定是敌人。

如果印度真有多架先进战机坠毁,加上“报复权”回到巴方手里,印度军方可就出大糗了。

巴基斯坦尽管处于严重的经济困难和农业“断水”危机中,但从巴军方曾经“以弱胜强”的历史战绩看,它绝对不好惹,再低调也是一只刺猬。

机关算尽太聪明

在印控克什米尔遭受“ 4·22 恐怖袭击”一周后,印度总理莫迪授权印军方“完全行动自由”;再隔了一周,印空军对邻国大打出手。

巴方 4 月 30 日表示,它拥有可信的情报,提示印方军事入侵“迫在眉睫”。而为了掩饰 5 月 7 日的空袭时机,印度提前预告,当天起会在边境沙漠地带进行军演,届时会响起空袭警报。

从外部舆论环境看,印度本来是得了恐袭受害者的同情分的,莫迪也在积极靠拢美英,向美国承诺“将印方高关税降至零”(5 月 6 日特朗普在会见加拿大总理时披露此事),并刚刚与英国正式签订了自贸协定,对来自英国的 90% 进口商品削减关税 —— 签约的时间,就在印度空袭邻国的前一天。

加上法国长期是印度重要的军火供应国,今年印法又在核能、太空和反恐领域加强合作,可以说,印度差不多“搞掂”了美英法这“安理会西方三常”,更不用说印度长期的头号军火供应国俄罗斯(占印度武器进口的 60%)的立场了。

当地时间 2025 年 5 月 2 日(上图)和 2025 年 5 月 7 日(下图)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巴哈瓦尔布尔附近的贾米亚清真寺苏班安拉院落,在经历印度空袭后的景象 / 图源:视觉中国

算好了这一切,莫迪却没料到 —— 印军的表现这么拉胯。

印度购自法国的“阵风”战机群,未能复制其宣传的“空中霸主”神话。据巴方媒体报道,巴防空系统迅速锁定目标,两架单价 2.4 亿美元的“阵风”战机在克什米尔山谷坠毁,残骸旁是印度飞行员的血迹和村民的欢呼。

巴军方发言人乔杜里少将嘲讽:“印度连战机都飞不进我们的领空,导弹全是远程乱射。”至当天下午,巴方宣布击落 6 架印度飞机,包括 3 架“阵风”、2 架苏 -30 和 1 架米格 -29,并摧毁印军一处旅级指挥部。

印方绝口不提损失情况,只是强调“辛杜尔行动”的必要性。

然而,如果巴方的宣传属实,印度就不仅损失了尖端战机,而且其引以为傲的 S-400 防空系统(购自俄罗斯),也未能阻止巴方导弹“在印度领空”干掉印度战机。

S-400 防空导弹系统资料 / 图源:央视军事

这场冲突的剧本,与 2019 年的印巴冲突惊人相似:印度越境空袭、巴方击落战机、国际调停。但差异同样显著:这次印度“阵风”神话破灭,暴露其军事体系的脆弱性;巴方在经济濒临崩溃(外汇储备仅 29 亿美元)的情况下,仍展现军事韧性。

当然,印度的国力非巴方耗得起的,正如穆迪报告所言,一场局部冲突就足以令巴外汇储备耗尽,而印度却可凭借 6880 亿美元的雄厚储备“岿然不动”。目前,巴方“不恋战”仍是上策。

国力孱弱下的军事奋起

2019 年至 2024 年的五年间,印巴力量的天平在看似“倾斜”中,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 印度的庞大体量继续膨胀,而巴基斯坦则以核威慑与技术革新为盾,在巨象的阴影下构筑起独特的生存之道。

去年印度 GDP 突破 3 万亿美元大关,军费开支更飙升至 840 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军费国。巴基斯坦去年 GDP 仅 3125 亿美元,军费占比虽高达 4%,总量也只有印度军费的 1/7。

问题是,印度军队建设的“花架子”太多,搞了 4500 辆坦克、双航母舰队,还有 S-400 防空系统,但是“阵风”战机年产量不足 30 架,T-90 坦克的核心部件依赖“自顾不暇”的俄罗斯,2022 年巴潜艇成功潜入孟买外海,则暴露出印度反潜能力的短板。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的军工体系更有韧性 —— 月产 3 架“枭龙”的卡拉奇工厂,对比印度等待法国零件的漫长周期,呈现鲜明反差。

卡拉奇工厂 / 图源:karachishipyard

近年来,印度核弹头从 130 枚增至 172 枚,烈火 -5 导弹射程覆盖亚洲全境,但其“不首先使用核武”的政策仍显被动。巴方则将核弹头增至 170 枚,沙欣 -3 导弹瞄准新德里,“ NASR ”战术核弹的 60 公里射程,彻底瓦解印度“冷启动”闪电战的幻想。

就在印方磨刀霍霍的 5 月 3 日,巴方成功试射一款可搭载核弹头的高精度导弹,其射程能覆盖印度西北部的军事基地和后勤枢纽。两天后,巴方又成功试射一款短程地对地导弹。可以说,巴方“以攻代守”的核战略,如同将剑刃抵住对手咽喉,迫使印度在克什米尔的每一次炮击都如履薄冰。

表面悬殊的国力差距,在核威慑与技术革命的催化下,竟衍生出诡异的战略均势。更何况,在历史上的多次军事较量中,巴方有过稍占上风的时刻。

在印巴三次全面战争中,第二次印巴战争(1965 年)是巴基斯坦小赢,原因之一是当时巴军飞机基本都是美国援助的尖端飞机,还有美国帮助建造的 2 台高功率扫描雷达;在战争初期,巴空军装备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依靠苏联武器的印军。

1965 年第二次印巴战争

另一个原因是,印度仗着兵多将广“冒进”,试图渗透巴控区,但未能成功,反而导致巴方反攻入印度旁遮普邦,给印军造成了较大压力,最终被迫议和。

后来,穆沙拉夫将军参与指挥的 1999 年卡吉尔冲突,虽然巴方最终失利,但敢于渗透印控区的穆沙拉夫,却因此在军中声望大涨,为后来政变上台做了铺垫。

2019 年 2 月的大型冲突,同样由印控克什米尔的恐怖袭击(当时造成印度准军事人员 40 死)引发,也是印度率先空袭,结果两架战机遭击落,一名飞行员被俘(后被完好送回印度)。双方未分出明显胜负。半年后,莫迪将印控克什米尔纳入联邦直辖,引发国内外抗议。

时隔 6 年,还是莫迪当政;两次踏入了同一条河流,不知他能否咽下这口气。

经济窘迫,见好就收?

“误判即末日”,对于两个核武国干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警告,代表了外界的一种恐惧情绪。

其实,在南亚的现实逻辑中,这种冲突的烈度是可控的;如果外界对于乌克兰的无人机不断袭扰的莫斯科都见怪不怪,那么印巴这种偶尔的搏命动作,也不值得杞人忧天。

值得担心的,是巴基斯坦的财政危机。其外汇储备存量仅 29 亿美元,而 2025 年到期债务高达 64 亿美元,短期偿债能力几近崩溃;而 IMF 贷款附带严苛紧缩政策,导致电力价格暴涨 27%,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就此而言,巴方无力长期支撑大规模军事对抗。

更何况,印度河水量占巴基斯坦农业灌溉用水的 80%,上游的印度“不放水”直接威胁巴方 1200 万公顷农田,冲击巴方粮食安全和能源供应。

上游的印度“不放水”直接威胁巴方 1200 万公顷农田,冲击巴方粮食安全和能源供应。图为巴基斯坦的农民在收割小麦 / 图源:视觉中国

巴方经济高度依赖农业(占 GDP 21%),而农业已因 2024 年洪灾(比 2022 年那次更严重)减产 30%,全国缺粮人口达到 3300 万,面粉价格一年翻倍,斋月期间因争抢免费面粉曾引发踩踏致死事件。如果再失去印度河水源,旁遮普省与信德省恐有 4500 万农业人口失去生计。

水力发电占巴电力供应 30%,断水导致限电加剧,工业停产与“民生用电短缺”叠加,进一步推高失业率。饮用水短缺可能引发霍乱,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饥荒临界点”迫近。

放眼伊斯兰世界,沙特等传统金主近年减少无偿援助,要求巴方反腐并改革经济结构。2025 年沙特仅承诺提供短期过桥贷款,但要求巴政府“先改革后打款”。阿联酋则呼吁印巴双方“保持克制”“避免可能威胁到区域与国际和平的进一步升级”。

伊朗的穿梭外交成为罕见亮点。伊外长阿拉格齐 5 月 5 日突访伊斯兰堡,随后赴新德里,试图以“文明纽带”调停冲突。然而,印度一贯拒绝第三方介入克什米尔事务,阿拉格齐的斡旋尚未取得突破。

土耳其力挺巴基斯坦,以色列则坚定支持印度,但土以两国本身关系紧张,无力给出实质援助。

曾经在第二、第三次印巴战争中震慑印度的美国,当前却佯装中立(美军撤出阿富汗,削弱了巴方对美重要性)。在印度宣布空袭后,特朗普在白宫说“真可惜,我们刚刚听说这件事”,似乎显示了美方的置身事外。特朗普还补充说:“我只是希望它能尽快结束。”

特朗普 / 新华社记者 胡友松 摄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称“正与(印巴)双方沟通”,却未谴责印度越境打击;美国驻印大使馆的新闻稿为印方开脱道:“只有已知的恐怖营地成为目标。”而美军 C-17 运输机在冲突的 48 小时前降落新德里,卸下“不明装备”,被怀疑提供了实时卫星情报。

中国外交部表态“反对单边军事行动”,并重申支持巴方“合理安全关切。

印方经常指责本土的克什米尔分离主义组织“与巴方情报机构有联系”。但这次印度宣称,空袭行动本质上是“重点突出、有分寸且非升级的”,尤其,巴方军事设施没有成为目标,显示印方的“克制”。

而巴军方发誓,空袭不会得不到回应。巴陆军参谋长穆尼尔,面临着恢复军方信誉的压力。“印度的暂时快乐,将被持久的悲伤取代。”巴三军公共关系局在新闻稿的末尾,这样断言。

巴方不好惹,印度又出糗,但基于财政和外交现实,见好就收也许是巴方最终的选择之一。

文中配图部分来源于视觉中国,部分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