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法国外长

厚重与潮流交织,淮安展现“运河之都”全新城市想象

一部《北上》,让人们记住了大运河,也认识了淮安。

电视剧中,白鹿饰演的夏凤华和欧豪饰演的谢望和,都是在运河边的花街长大,后一同北上追寻梦想,最终闯出一片天。

剧中的洪淮市原型即江苏省淮安市,而花街更是真实存在于淮安市清江浦区。古时的淮安曾长期位居一线城市之列,曾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运河四大都市”。斗转星移,当下若再谈起“运河之都”,免不了感慨“辉煌已是过往”。但真正走进淮安才发现,这座城市已昂首走出“过去时”。

4月27日~29日,“淮安四韵·名城新章”网络名人行在江苏淮安举行。澎湃新闻与多位网络名人一道,深入古末口遗址公园、花街、里运河文化长廊等多个点位,感受运河文化之壮丽悠久,以及正在精心编织“未来时”的淮安。

淮安发展的原点在哪?古末口遗址公园内有答案。史料记载,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开凿邗沟,将长江和淮河打通,最北端的入淮口即被称为末口。淮安城正是因末口而起,迄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

2017年7月,天恒王府B地块施工过程中,在地下5米左右处发现部分砖结构墙体,同年9月完成考古清理并定性为南宋水利工程遗址。随后,淮安区取消了原建设方案中的地下人防项目,转而启动博物馆项目建设,于2022年底完工。 此处遗址填补了淮安2500年的城市发展史,填补了古末口没有遗存的空缺,也印证了淮安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枢纽、运河之都、国际港口城市。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探访发现,博物馆内设置有遗址厅、码头、酒楼、街市等多个版块,诉说和还原了古时淮安商贾云集、人头攒动的盛景。

板闸遗址公园 “淮安发布”微信公众号 图

淮安大运河板闸遗址公园也是城市建设让步于文物保护的案例。2014年,工人在施工中发现了地下的条石,施工现场随即变为考古现场。历经三次考古挖掘,明代水闸、河堤、钞关码头等遗存陆续被发现,另外还出土了不同时期的铁器、铜钱等3000余件文物。2023年10月,板闸遗址公园对外开放。

这是目前所发现的国内唯一一座木板衬底的水闸遗址,贯穿明清两代。据工作人员介绍,初建时,板闸用材主要为木板,也因此而得名。第二年,板闸闸身由木板改为条石,但板闸之名仍保留下来。

当下,古老的板闸已不再承担调节水位、放行船只的功能,却是淮安“运河之都”地位的见证,以及大运河边的文旅新地标。

里运河文化长廊 “淮安宣传”微信公众号 图

华灯初上,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璀璨夺目,热闹无比。坐上游船,运河两岸犹如两幅精彩画卷徐徐展开。国师塔、清江浦楼、中洲岛、清江大闸……晚风轻拂,河水流淌,运河荣光悄然在心头浮现。

船靠岸,走出码头,不远处就是花街。

已是晚上九点,花街仍摩肩接踵,人流如织。街旁的小吃店、糖水铺坐满了客人。

花街因大运河而生。明清时期,南来北往的船只会在河堤下等候过闸,临近的花街因此成为人们就近住宿、餐饮、补充物资的必经之地。民国时有“金孔庙,银万柳”的说法,其中的孔庙镇就是当时花街所在的镇。

花街原有三四里路长,后被截断,只剩现在约130米。2011年,淮安市政府对花街进行全面改造,重点引进了一批传统手工艺店铺。如今,一批颇具文艺范的创业新青年,又纷纷在花街开起了创意店铺,在古朴中增加了灵动。电视剧《北上》火了后,花街的街头巷尾也相应出现了《北上》剧照等元素,吸引了大量游客打卡拍照。数据显示,花街日均客流量原本不足5000,但如今周末单日客流已突破1.5万。

对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淮安已愈发娴熟。花街爆火之后,是将流量转化为拉动消费新动力的新课题,淮安将在城市治理、城市品牌、产品创新等多个层面发力。

故事的最后,谢望和回到了家乡,与夏凤华在运河的货船上完婚,育有儿女,过上了安稳而幸福的生活。

花街 “今日清江浦”微信公众号 图

这样的结局,何尝不是淮安这座城市对年轻人的寄语。运河三千里,醉美是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