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2025 2026

做不被算法定义的追梦人

转自:沈阳日报

□张膺浩

暑假接近尾声,又一批怀揣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和梦想的新生将走进大学的校门。有人说,今年的大学新生是真正的“AI原生代”。从课堂作业到旅行拍照,从社交聊天到创作灵感,AI像一位全能的数字导师,随时提供“现成答案”。但当我们过度依赖AI的鼎力相助,是否正在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初入校门的大学生,如何校准方向,让自己的“人生算法”不迷航?

AI时代,最珍贵的不是“计算能力”,而是“不被计算的能力”。在日常学习时,AI可以化繁为简,却无法让你因独特脱颖而出;在创业浪潮中,有人追逐AI预测的“风口行业”,却忽略了内心真正的热爱;在社交网络上,有人用AI滤镜修饰生活,却渐渐迷失在虚拟点赞构筑的泡沫中。其实,每个人的头脑才是独一无二的“小模型”,用AI程序替代自我思考,就如同将鲜活的生命装进标准化的模具,最终得到的不过是复制粘贴的“空心人”。

人生的航程,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罗盘与风帆。在AI洪流中,保持清醒方能行稳致远。清醒,意味着保持“质疑的勇气”。当AI的便捷不断诱惑你放弃思考,当海量信息裹挟着焦虑向你涌来,当AI能精准计算每个选择的回报率时,不妨静下心来,听听内心的声音。AI可以给出无数种答案,但在真实的人生里,不断探索找到自己的方向,在试错与坚持中打磨独特的竞争力,才是属于自己的“人生算法”。

让“人生算法”不迷航,需要学会与AI“共生而不臣服”。不必恐惧AI的浪潮,但需警惕被浪潮裹挟。AI可以是工具,而非主宰;是灵感伙伴,而非思维替身。AI浪潮奔涌向前,其势不可阻挡。既能善用科技的力量,又能守住内心的灯塔,“人生算法”才不会迷航。愿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带着“不被算法定义”的勇气出发,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而闪耀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