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2025 2026

中电万维智慧养老平台落地多省 构建“一老”服务数字化新生态

近年来,中电万维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智慧养老政策号召,依托中国电信“云网融合+属地服务”能力,打造了以“意康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智慧养老平台,构建“技术赋能+场景落地”的全链条解决方案,在多省推进“一老”服务数字化升级。

技术筑基:构建“平台+终端+服务”全链条支撑体系

在平台架构方面,形成“意康养”(PC端)+“益康养”(移动端)双平台协同模式,“意康养”实现数据管理、服务调度,“益康养”小程序则面向老人及家属提供便捷交互入口,实现服务“看得见、触得着、用得好”。

在终端与网络支撑方面,充分发挥中国电信“云网融合”优势,通过移动号卡与宽带网络保障设备稳定联网,数据实时上云。针对不同老年群体需求,分类部署智能终端:为慢病老人配备健康手环,实时监测心率、血压;为失能老人部署跌倒监测雷达与生命体征监测设备;为独居老人安装“天翼看家”摄像头,实现居家安全守护。所有终端均与平台联动,形成“终端感知—网络传输—平台响应”的闭环,真正实现“应用+网络+终端”一体化服务交付。

在智能能力升级方面,平台接入DeepSeek大模型,推动“益康养”小程序实现从“基础监测”到“智能干预”的跃升。针对我国75%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的现状,“益康养”小程序可自动分析血压、血糖、血氧等健康数据,生成可视化个性化周报,帮助老人及家属掌握健康趋势;通过多维度医学模型,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病进行动态风险预测,填补传统产品“重监测、轻干预”的短板。此外,小程序提供7×24小时智能健康咨询服务,支持一键上传体检报告,AI可快速解析异常指标并生成通俗解读,显著降低人工服务成本。自动化报告生成与预警功能,使服务可规模化覆盖社区与农村养老市场,进一步扩大智慧养老的服务半径。

在服务保障方面,依托市、县、乡、村四级服务体系,确保项目落地后运维响应“不隔夜”;通过“GBC联动”模式,在服务保障上,依托电信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确保项目落地后运维响应“不隔夜”;通过“GBC联动”模式,以政府端平台切入纳管老年群体,联动社区、养老机构提供线下服务,最终通过“终端+套餐”模式实现可持续运营,让数字化服务既“惠民”又“长效”。

多省实践:精准破解不同场景“一老”服务痛点

万维公司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区域特点,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养老解决方案。目前,该平台已在甘肃省10个区县落地使用,覆盖老人85万人,系统建档用户85万户,日均服务订单量超过2500单,并已拓展至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内蒙古、新疆、贵州、陕西、重庆等省份。

在甘肃武威,打造“一刻钟”居家养老圈。围绕老年人“助餐、助医、助急”需求分散的难题,推出“平台+手环+号卡+宽带+天翼看家”“五个一”服务模式。通过“意康养”平台整合兜底老人信息,实现助餐补贴精准发放与上门服务全程监管;健康手环实时采集生理数据,异常自动告警;天翼看家满足子女远程探视需求。该模式填补了当地养老服务监管空白,让老人在家门口享受便捷的“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在云南屏边,守护留守老人安全。针对3548名留守老人分散于76个村委会、走访成本高、安全隐患难发现的问题,万维部署“意康养”平台,结合AI视频分析技术,24小时监测跌倒、长时间未活动等异常行为,告警信息实时推送至村干部与家属。项目落地后,构建起县、镇、村三级联动关爱机制,月度执行走访任务1500余次,关怀事件办理效率提升60%;3000名家属通过“益康养”小程序实现远程探视,有效缓解孤独感与安全焦虑,真正解决“服务人员80%时间在路上”的痛点。

在四川绵阳,数字乡村融合养老新样板。在铁炉村,万维将“意康养”平台融入数字乡村建设,针对乡村老人居住分散、服务资源薄弱的现状,部署毫米波雷达、智能监测垫等无感设备,实时采集30余户老人呼吸、心跳、睡眠等生命体征数据,同步推送至平台与小程序,村委会可据此制定精准走访计划,子女可随时掌握老人健康动态。这一“数字乡村+智慧养老”融合模式,成为四川省乡村养老示范标杆,吸引多地政府考察学习,为农村养老提供可复制的数字化路径。

在湖南洞口,兜底服务全流程可追溯。面对全县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23.23%的老龄化压力,万维为洞口县打造“意康养”监管专项平台,聚焦1000余名兜底老人的服务保障。通过工单管理系统,记录“助洁、助行、助医”等服务内容、时长与人员信息,确保服务落地;借助助餐补贴模块实现资金精准发放,并对接4家长者食堂“明厨亮灶”视频,保障用餐安全。平台实现服务全流程可追溯,有效杜绝“服务不到位、监管缺位”问题,真正让政策红利精准惠及最需要的群体。

从城市社区到偏远乡村,从慢病管理到兜底保障,万维公司始终以“老人需求”为核心,用数字化手段破解“服务难触达、监管难闭环、情感难连接”的养老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