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沪上高校师生畅谈感想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4月29日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29日上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和市长龚正陪同下,来到位于徐汇区的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在“模速空间”3层,一场以“下一代智能体的自主进化”为主题的沙龙正在举行。习近平高兴地参与进来,同现场青年创新人才亲切交流。大家纷纷向总书记汇报所在团队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和产业应用的收获体会。习近平对大家说,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
上海的年轻人们,如何为这份年轻的事业奋斗?沪上高校,如何发挥力量推进人工智能发展,助力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对于总书记的话语,上海高校师生有何感受?
“今天非常开心也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活动,并有机会与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交流与分享。”4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数学教师Hamza BOUKILI在“模速空间”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作为一名年轻人,能面对面与习近平总书记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幸。他亲切、自然,没有距离感,让这段交流非常愉快、难忘。未来,我希望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的平台,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贡献一份力量。”
同样在现场的上海交大人工智能学院教授戴国浩说:“习近平总书记在沪考察人工智能企业、关注技术落地场景,更凸显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重要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聚焦基础研究,并通过软硬结合等技术路线,突破智能芯片、算法框架等前沿难题。同时,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推动人工智能在医疗、制造、金融等领域的深度赋能。”此外,戴国浩认为,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体系的构建不可忽视,需在教学科研中引导学生树立科技向善的价值观。
上海交大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科技创新及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深切期许,为我们鼓足了干劲、提振了信心,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全球科技与产业巅峰对决的关键领域,发展人工智能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丁奎岭介绍,近年来,上海交大瞄准科技前沿和时代变革,成立人工智能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未来技术学院,深化“大电类”综合改革,制定“AI(人工智能)+HI(人类智慧)”教育教学改革计划,构建具有交大特色的“大信息”学科布局。未来,上海交通大学将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持续聚焦科技创新策源、新兴产业培育、科研成果转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等领域纵深发展,以底层创新推动颠覆式创新,以基础突破引领革命性突破,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夯实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人才支撑,为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贡献交大力量。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科技创新发展明确了方向、注入了动力。”复旦大学副校长、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院长姜育刚说,“当前,人工智能加速演进,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高校作为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理应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中展现更大作为。”
姜育刚介绍,复旦大学始终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推动高质量科技创新,近期系统布局了六大新工科创新学院: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计算与智能、未来信息、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着力培养具备原始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科学智能、具身智能等前沿方向,加快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综合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持续贡献力量。”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复旦大学计算与智能创新学院2022级本科生朱宣屿颇受总书记的这番话鼓舞。“我深切感受到这份嘱托的千钧重量,这不仅是技术攻关的号角,更是对我们这代青年大学生的殷切嘱托。我们这代青年既植根于‘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的沃土,也肩负着‘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使命。”朱宣屿表示,在复旦大学“新工科”六大创新学院建设背景下,作为年轻的学子,要以“干细胞式”拔尖创新人才作为目标和方向,怀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增强国之能,在青春赛道上跑出人工智能创新加速度,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复旦新实践挺膺担当。
“作为华东师范大学‘AI for Edu’团队核心成员,我备受鼓舞!”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张凯说,“团队在研发自适应学习系统时,创新采用多模态情感计算技术,让AI不仅能分析错题,更能感知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在构建教育大模型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锚点,将中华优秀文化注入算法设计。这些探索印证着:青年科研工作者既要勇攀技术高峰,更要守护教育温度。”张凯表示,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坐标系中,他深知团队的工作承载着教育强国的时代使命。“我们将继续深耕‘教育+AI’前沿领域,突破认知计算、人机协同、情感计算等关键技术,用技术创新推动教育公平,以青春智慧浇筑面向未来的教育生态,让AI真正成为照亮每个孩子成长之路的明灯。这是属于我们的长征,也是青年一代对时代的庄严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