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法国外长

马上评|科学红毯,让科学家成为“最亮的星”

5月17日,2025上海科技节开幕,科学家与人形机器人共走红毯。

上海科技节历经30余年的发展,已成长为上海市民尤其是科技爱好者认知科学、体验创新的重要平台。今天上午,2025上海科技节盛大启幕,张江科学会堂穹顶广场再次“星光闪耀”。

“科学红毯秀”是每年上海科技节的重磅节目,也是展现科技魅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窗口。继2024元宇宙科学红毯之后,本届科技节开幕式上亮相的AI科学红毯再次挑战了“不可能”:它不仅实现了现实景观的空间拓展,还能通过实时采集嘉宾的运动数据,实现虚实互动,向观众讲述科学家们的科研奋斗故事,用生动的形式展现科学家精神的深刻内涵。

嘉宾们一踏上红毯,AI科学红毯就能实时将他们的动作与展现其创新成果的场景实时融合。比如,用“生命之树”展示生命科学研究与维护老百姓身体健康的密切联系;用“热带雨林”比喻每一项科创成果的诞生都离不开良好的科创生态与环境。在先进技术的加持之下,科技不再“神秘莫测”,一切都变得可触、可感。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当然还数人形机器人的闪亮登场。来自智元和傅利叶的人形机器人不仅和科学家嘉宾一起走上红毯,还向观众挥手打招呼,在现场打起太极拳。机器人稳定的表现展现了具身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具实用性,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

笔者注意到,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袁钧瑛走上红毯后,在大屏幕上通过AI技术与年轻的自己深情相拥,让许多观众深受感动。正如袁院士所言,多年来的路每一步走得都不容易,但也走得很开心。这温暖的一幕,是一位科学大家对科研初心的回望,更是对科学精神最生动的诠释。

AI科学红毯的作用不仅在于展示,更在于连接;走红毯也不只是属于科学家们的“仪式感”,更为所有市民提供了最直观的“参与感”。通过现场直播的镜头,我们看到开幕式现场出现了许多年轻的面庞,小朋友们手拿灯牌、标语,用灿烂的笑脸热情地支持着自己喜爱的科学家,崇拜、向往的心情溢于言表。

在走过红毯的嘉宾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许多平时难得一见的科学大家,也看到了很多“跨界”的面孔,还有少年创客、科普网红……他们未必身处科学研究的最前沿,但都通过身体力行,将科学精神散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从向科学家“致敬”到全城“人人参与”,一条科学红毯让所有人见证了上海科创生态的多层次与极致的包容性。

据介绍,本届科技节的主题是“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为期两周,共设置开幕板块、会议板块、开放活动板块、赛事板块、媒体科普板块、闭幕板块共六大板块。科技节期间,将有48家科普基地向市民推出特别优惠价,56家重点实验室和大科学设施将向公众开放。

“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在接下去的两周里,人们不仅可以通过上海科技节的活动全面了解近年来上海在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方面取得的阶段成果,还能充分了解到上海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规划布局和未来愿景。

今年是上海科技节的第35个年头,也是科学红毯铺开的第11年。让科学家成为“最亮的星”,让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最新成果走到聚光灯下,正是整座城市对科技创新的高度认同和尊重。相信,这种弥漫全城的“氛围感”,也将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提供强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