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法国外长

龙熊vs特朗普

听文章

如果以史为鉴的话,大国很少不经过斗争就放弃自己的影响力。但战争本身正在发生变化,曾经支配国际事务的规则也不再完好无损。

在经济方面,特朗普的做法更为激进。美国已经对中国商品征收了新的关税。今年2月,他以国家安全为由,宣布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10%的关税。过去10年,中国政府系统性地减少了对美元的依赖,建立了替代金融体系,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了全球贸易网络。特朗普政府可能认为自己在向中国施压,但这可能引发一场科技和贸易战,可能以不可预测的方式破坏全球经济的稳定——除非这是美国建制派计划利用的东西。

俄罗斯和中国继续巩固他们的伙伴关系,而特朗普则争先恐后地破坏这种关系。莫斯科和北京在两国关系上投入了太多,以至于不能让华盛顿来左右两国关系的条件。2025年的世界不是1972年的世界,特朗普也不是尼克松。正在发挥作用的力量更深刻、更复杂,也更不容易受到过去的那种交易外交的影响。

自2022年全面控制乌克兰以来,莫斯科越来越依赖北京,不仅是为了经济生存,还为了技术和军事支持。由于西方的制裁切断了关键的供应,中国已成为从先进电子产品到基本工业零部件等各种产品的重要供应商。作为回报,俄罗斯向中国提供了大量折价的石油和天然气,从而加深了两国的经济一体化。即使特朗普向莫斯科提供了一份有吸引力的协议,普京也明白,与华盛顿结盟比继续忠于北京的风险要大得多。美国的外交政策反复无常,容易突然转变,并深受选举周期的影响。特朗普今天的承诺可能在四年内化为乌有,而中国为莫斯科提供了稳定和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

特朗普一直是交易撮合者,他认为自己可以离间莫斯科和北京。他的策略既轻率又透明——为普京提供摆脱经济孤立的途径,放松制裁,甚至可能同意俄罗斯在乌克兰的一些战略目标,以换取与中国保持距离。在特朗普看来,这反映了尼克松式的冷战重新调整,这是一种与基辛格相反的战略,旨在扭转局面,击败北京。但特朗普及其顾问似乎误解了现代俄中伙伴关系的性质。它不仅仅是由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或对华盛顿的相互敌意维系在一起;它是由一种共同的世界观驱动的,这种世界观认为美国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大国,而是一种依附于失去的秩序残余的衰落力量。

然而,与过去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不同,这次的对抗不仅限于意识形态的差异,还受到经济和技术竞争的推动。华盛顿、莫斯科和北京都在争夺对关键行业的控制权——人工智能、半导体、空间技术和能源市场。这场战争不仅关乎军事优势,还关乎哪一种经济体系将主宰21世纪。

2月28日,当俄罗斯安理会秘书谢尔盖·绍伊古(Sergei Shoigu)抵达北京时,他不是来参加礼仪上的寒客套话的。​​这些言论不仅仅是华丽的辞藻;他们的目的是向华盛顿及其盟友传递一个信息。反过来,绍伊古重申,在西方制裁继续收紧之际,俄罗斯感谢中国的经济和战略支持。这次会议重申了许多西方人士经常否认的一点:龙熊协同效应,即俄罗斯和中国之间长期的系统性伙伴关系。

尽管华盛顿公开淡化俄中军事关系,但现实情况是,近年来两国的防务合作已显著扩大。太平洋地区的联合海军演习、北极地区的协同演习以及情报共享的增加都表明,两国在军事战略上的一致性日益增强。特朗普尽管虚张声势,但他意识到了这种威胁。中国加大了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部署,加强了与日本和韩国的联盟,并增加了在南中国海的海军巡逻。与此同时,美国军队可能会扩大在北极的行动,向莫斯科发出信号,表明美国军事规划者正在为更广泛的全球对抗做准备。

听文章

如果以史为鉴的话,大国很少不经过斗争就放弃自己的影响力。但战争本身正在发生变化,曾经支配国际事务的规则也不再完好无损。

在经济方面,特朗普的做法更为激进。美国已经对中国商品征收了新的关税。今年2月,他以国家安全为由,宣布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10%的关税。过去10年,中国政府系统性地减少了对美元的依赖,建立了替代金融体系,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了全球贸易网络。特朗普政府可能认为自己在向中国施压,但这可能引发一场科技和贸易战,可能以不可预测的方式破坏全球经济的稳定——除非这是美国建制派计划利用的东西。

俄罗斯和中国继续巩固他们的伙伴关系,而特朗普则争先恐后地破坏这种关系。莫斯科和北京在两国关系上投入了太多,以至于不能让华盛顿来左右两国关系的条件。2025年的世界不是1972年的世界,特朗普也不是尼克松。正在发挥作用的力量更深刻、更复杂,也更不容易受到过去的那种交易外交的影响。

自2022年全面控制乌克兰以来,莫斯科越来越依赖北京,不仅是为了经济生存,还为了技术和军事支持。由于西方的制裁切断了关键的供应,中国已成为从先进电子产品到基本工业零部件等各种产品的重要供应商。作为回报,俄罗斯向中国提供了大量折价的石油和天然气,从而加深了两国的经济一体化。即使特朗普向莫斯科提供了一份有吸引力的协议,普京也明白,与华盛顿结盟比继续忠于北京的风险要大得多。美国的外交政策反复无常,容易突然转变,并深受选举周期的影响。特朗普今天的承诺可能在四年内化为乌有,而中国为莫斯科提供了稳定和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

特朗普一直是交易撮合者,他认为自己可以离间莫斯科和北京。他的策略既轻率又透明——为普京提供摆脱经济孤立的途径,放松制裁,甚至可能同意俄罗斯在乌克兰的一些战略目标,以换取与中国保持距离。在特朗普看来,这反映了尼克松式的冷战重新调整,这是一种与基辛格相反的战略,旨在扭转局面,击败北京。但特朗普及其顾问似乎误解了现代俄中伙伴关系的性质。它不仅仅是由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或对华盛顿的相互敌意维系在一起;它是由一种共同的世界观驱动的,这种世界观认为美国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大国,而是一种依附于失去的秩序残余的衰落力量。

然而,与过去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不同,这次的对抗不仅限于意识形态的差异,还受到经济和技术竞争的推动。华盛顿、莫斯科和北京都在争夺对关键行业的控制权——人工智能、半导体、空间技术和能源市场。这场战争不仅关乎军事优势,还关乎哪一种经济体系将主宰21世纪。

2月28日,当俄罗斯安理会秘书谢尔盖·绍伊古(Sergei Shoigu)抵达北京时,他不是来参加礼仪上的寒客套话的。​​这些言论不仅仅是华丽的辞藻;他们的目的是向华盛顿及其盟友传递一个信息。反过来,绍伊古重申,在西方制裁继续收紧之际,俄罗斯感谢中国的经济和战略支持。这次会议重申了许多西方人士经常否认的一点:龙熊协同效应,即俄罗斯和中国之间长期的系统性伙伴关系。

尽管华盛顿公开淡化俄中军事关系,但现实情况是,近年来两国的防务合作已显著扩大。太平洋地区的联合海军演习、北极地区的协同演习以及情报共享的增加都表明,两国在军事战略上的一致性日益增强。特朗普尽管虚张声势,但他意识到了这种威胁。中国加大了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部署,加强了与日本和韩国的联盟,并增加了在南中国海的海军巡逻。与此同时,美国军队可能会扩大在北极的行动,向莫斯科发出信号,表明美国军事规划者正在为更广泛的全球对抗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