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又好开! 这款混动SUV动力充沛, 用车成本低, 适合家用
近期有购车打算的家庭,如果偏爱智能科技和空间表现,广汽传祺向往S7 Pro+系列值得重点关注。作为广汽传祺高阶辅助驾驶的量产SUV,15.98万-17.98万元的起售价结合五年十万公里0息金融政策、城区NDA免费送等福利,把用车成本进一步压低。新车可变焦激光雷达加持,主打智能安全和舒适驾乘体验,为追求高性价比和智能配置的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选择。究竟这台家用SUV表现如何?适合哪些家庭场景,让我们一探究竟。
先说外观,第一眼带给我的感觉是造型既大气又不失灵动:前脸采用了传祺新的“藏锋于润”设计语言,中网格栅与两侧AI情绪大灯浑然一体。大灯共有2248颗独立灯珠,能预设八种灯语,通过OTA升级后还能衍生更多趣味场景。整个前脸下巴处延伸出的天际线智能前灯带,宽度达2618毫米,看过去像是一双睿智的眼睛,给车头带来了很强的视觉冲击。
沿着车身侧面望去,向往S7的腰线从前大灯组一路延伸至尾灯,线条流畅而富有张力。抬头看又是一道设计亮点——悬浮式车顶搭配隐藏式门把手,让侧面轮廓更加干净利落。轮眉微微外撇,配合20英寸多辐铝合金轮圈,在静止状态下就能体会到一丝力量感,却并不会显得过于激进。车尾部分,同样没有过度装饰,回字形的尾灯组统一厚重感,贯穿式灯带下方是一条简洁的镀铬装饰条,和前脸设计相互呼应。
当我打开车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种可选内饰配色:沉稳的棕色、简洁的黑色以及明亮的白色。仪表台上,一条“天际线”氛围灯从中控一路延展到前后门板,270度环抱式布局在夜间点亮时尤为出彩,既不会过于炫目,也改善了整个座舱的层次感。入座后,第一感觉是空间相当宽敞。向往S7轴距达2880毫米,实际坐进二排时,膝部和头部空间都超过了千毫米:官方数据二排腿部1015毫米、头部空间也足够充裕。我自己身高1.75米,调好前排位置后,仍能轻松翘二郎腿,另外在地台中部留出了比较平坦的过道,长途乘坐也不会因为脚踝磨蹭而不适。
中控屏幕方面,向往S7标配了一块27英寸W-HUD抬头显示系统,行人信息、导航方向、车速都能投射到视线前方,不用低头看仪表就能快速获取驾驶数据。方向盘后方还有一块10.25英寸仪表盘,界面简洁清晰,装饰采用钢琴烤漆和亚光金属拉丝相结合的材质,目标群体不是简单家用车那种塑料感,能感受到相对讲究的做工。中控台中部则是14.6英寸触控屏,搭载高通骁龙8295P芯片和ADiGO 6.0全新交互界面,实际我尝试用语音唤醒了四音区的空调分区调节,一次精准识别了“打开后排座椅加热”的指令。
手肘能碰到的地方,包括扶手箱盖、门板扶手及左右通道,大面积都采用了软质材料包覆。放眼来看,内饰用料和做工都给人耐看、耐用的感觉。车内还提供了一只20L冰箱,能够容纳14瓶550毫升矿泉水,支持-15℃到50℃的温度调控,通过手机App也能远程掌控,让后排乘客在郊游时直接从自带冰箱取饮料,这个小配置让我觉得颇具用心。
辅助驾驶方面,向往S7是广汽传祺高阶辅助驾驶的量产车型。车顶配有激光雷达,车头与侧后方摄像头一应俱全,搭载星灵智行ADiGO GSD系统。官方宣称它能做到“无图都能开”,并且支持高速零接管、城区放心用。虽然我还没真正上路测试,但在展区的模拟体验里,它对前方车辆、行人及交通标志的识别都很迅速,车道保持和自动跟车都能平顺衔接,给人一种“接近L2.5级”智能辅助的既视感。
从空间利用来看,向往S7的得房率高达79.6%,后备厢基础容积就达700多升,二排座椅一键放平后则可扩充至2050升。逛展区时,我往后备厢扔进一个行李箱和两只大手提包,依旧留有不小余量,放全家出行的行李几乎不是问题。此外,车内还有34处储物槽,手机、钥匙、水杯、纸巾等东西都能找到专门的位置,整体布局贴合实际使用场景。
看完整车,最直观的感受是细节处的诚意:2248灯珠的AI情绪大灯、贯穿式天际线氛围灯、可升降高音扬声器、驾驶位头枕的听音单元,再到支持OTA升级的车载智能系统。这些看似“小玩意”,在日常使用中反而能不断带来新鲜感。静态观感和互动上手之后,我觉得向往S7并没有把重心放在单纯的豪华感或运动感上,而是寄希望于打造一套“颜值+科技+实用”的综合体验。
这次开了搭载1.5T发动机和前置单电机的这款车,整体动力表现让我觉得挺有意思。作为一款混动紧凑车型,系统综合功率达到288千瓦,也就是大概392马力,扭矩470牛·米,这样的动力参数放在同级别里算是比较抢眼的,开起来有种“小钢炮”感觉。电池容量不算大,36.3千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但快充表现不错,官方说17分钟能把电量从30%充到80%,这点对日常使用来说挺实用。另外,支持6千瓦的对外放电功能,停电的时候还能给家里供电,这个设计很贴近生活,增加了不少实用性。
一上车,启动那一刻动力系统就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发动机和电机的配合比较默契,电机介入很快,起步非常轻松。尤其是城市路况,轻点油门,车就能迅速有力地前行,这种直接且线性的动力输出很讨人喜欢,没有传统涡轮迟滞的感觉,提速响应挺快。开起来讲究一个顺畅,换挡平顺,发动机转速上升和电机介入的衔接做得还不错,驾驶感受连贯,没有那种忽然的动力断层。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扭矩输出,470牛·米的峰值扭矩让车辆在低速阶段推背感明显,起步加速非常带劲,这个表现对于平时上下班或者市区穿行来说足够用了。
高速状态下,动力表现依旧稳健。车速提升时,动力储备比较充足,轻松超过旁边车辆,超车也比较自信。虽然这不是一台纯电动车的那种瞬间爆发力,但混动系统的动力输出很均衡,驾驶过程中动力线性释放,油门踩多少给多少,驾驶员能够很容易控制车速和动力输出,感觉车子听话且响应灵敏。方向盘精准,配合动力系统,车子操控起来灵活又不失稳重。动力虽强,但整体调校偏向舒适,适合日常通勤和偶尔的激情驾驶。
36.3千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容量虽然不大,但实际续航表现中规中矩。纯电模式下可以满足市区日常出行需求,电池管理系统表现稳定,电量衰减控制得当。快充体验上,官方17分钟从30%充到80%的数据听起来很吸引人。我实际体验了几次快充,发现充电功率爬升迅速且稳定,短时间内电量涨幅明显,基本上能在短暂休息时间内完成充电补能,确实很方便。这对于上下班通勤或者周末短途出游来说,充电时间控制得很好,减少了等待的焦虑感。
车上还配备了6千瓦的对外放电功能,这个设计对于日常生活来说挺实用。遇到停电或者户外活动时,可以用车载电池为家里或设备供电,增加了车辆的多功能性。这个功能的存在体现了厂家对用户多样化需求的考虑,尤其是在现在越来越注重绿色能源和应急备用的背景下,算是给车主带来了一种额外的安全感和便利。
驾驶过程中,混动系统的切换逻辑比较顺畅。车辆能根据路况和驾驶状态智能切换电动驱动和发动机驱动,几乎感觉不到明显的切换顿挫。这对于日常驾驶来说体验感很重要,不会因为动力源切换而影响驾驶的连贯性。尤其是在拥堵路段起停频繁时,电动模式的介入让驾驶更加安静和省油,也提升了整体的驾乘舒适感。
总体而言,这款车动力系统在同级别混动车型中表现出色,动力澎湃且响应敏捷,驾乘感受舒适且实用。电池容量虽然不大,但通过高效的管理和快速充电,满足了大多数用户的日常需求。6千瓦对外放电的功能增加了车辆的实用性和生活便利性,也体现了厂家的用心。整车动力系统调校合理,适合追求动力与经济兼顾的消费者,开起来让人有信心同时也不会给驾驶带来压力。
从我的体验来看,特别适合城市通勤或者周末短途自驾的用户。如果你喜欢动力充足,又希望续航和充电方便,同时还重视车辆多功能性,这辆车的动力系统和整体驾驶表现值得考虑。它没有过度强调性能,而是在动力输出和实际使用之间寻找平衡,兼顾了驾驶乐趣与日常实用性。这种综合表现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能够满足日常生活和出行的各种需求,提供一个可靠且愉快的驾驶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