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词: 法国外长

以开放促发展,以发展促开放,浙江加快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深刻阐释“地瓜经济”理论,积极推动构建开放型经济,为浙江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注入持续动能。20多年来,浙江持续用好“地瓜经济”理论,不断壮大“地瓜经济”的块茎,让浙江成为改革开放的高地、投资兴业的热土。

在宁波舟山港,平均每天进出口标箱超10万个,货物吞吐量连续16年全球第一。

在金华义乌,常驻外商达到了1.8万名,云集于此的各类外资主体超9000家,仅国际商贸城日均客流量达到22万人次。

今天的浙江,商贸繁荣,活力涌动。而在过去,由于“七山一水二分田”,浙江在发展中一直面临要素制约和资源环境压力。

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用“地瓜经济”理论生动阐释“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在关键时期为浙江明确了发展方向。2005年,他进一步指出,要以战略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务实的态度,鼓励浙江人走出去投资创业,同时积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国内外企业来浙投资,吸引在外企业回来投资。

时任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刘亭: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敏锐地预见到了必须得走出去,必须得引进来,说到底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他完全都是一个综合的战略的通盘考虑。“地瓜经济”就成了我们开放型经济的一个代名词,极大地带动了浙江经济的迅速发展。

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浙江统筹抓好“引进来”“走出去”、优化环境三项工作,在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当时,凭借小商品闯出大市场的义乌,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随着国际贸易额开始超过国内贸易额,作为一个县级市,政府管理权限已经跟不上发展速度。习近平同志曾多次到义乌调研,2005年11月,他要求省有关部门派出调查组,研究推动义乌发展的政策,为发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2006年再次来这里调研后,习近平同志于当年11月,亲自推动开展义乌市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改革试点工作。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扩权,一次性赋予义乌470多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其中就包括了外资企业及分支机构登记、外商投资企业年检等项目。2007年,义乌对外贸易实现快速增长,当年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超过了12%。

时任浙江省义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秀仙:习总书记为我们义乌量身定制下放了一系列的管理权限,特别是在对外开放方面,改善我们的投资环境、经商环境,提高了办事效率。我们的经济是得到了新一轮的快速的发展。

从改善投资环境,到加强招商引资,义乌的发展是浙江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2003年至2007年,浙江引进外资连创新高,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91亿美元,年均增长26.8%。“地瓜经济”理论的实践极大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锚定目标,浙江一任接着一任干,持续构建开放型经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浙江考察,为新时代的浙江擘画发展蓝图。他强调,浙江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以重点领域改革为牵引,全面推进各领域体制机制创新。

牢记总书记嘱托,浙江以服务全国、放眼全球的视野谋划改革: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32条措施,拿出真金白银,在惠企政策上赋能加码;实施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健全准入退出制度、优化开放提升举措、强化要素保障支撑等9个方面精准施策。

浙江省委改革办副主任雷朝林:新时代我们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地瓜经济”的藤蔓延伸和根茎壮大提供沃土。

如今,浙江对国内外高端资源要素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来自日本的尼得科集团,已有16个工厂落户嘉兴平湖,20多年来企业先后增资33次,涉及电机、汽车等多个领域。作为浙江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嘉兴累计吸引115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个外资项目落地。在杭州,总部经济发展能级加快提升,当地开展总部企业“星级”培育计划,支持总部企业及创新机构的布局。眼下,位于余杭区的vivo全球人工智能总部正加快建设,建成后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产业链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集聚。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商务局局长傅蓉:我们持续出台惠企的产业政策,搭建产业对接服务的平台,吸引更多的大企业、好企业的总部类企业项目入驻,也给我们带来了更为先进的前沿技术、更为成熟的管理模式和更加完善的配套产业。

2024年,浙江新设企业和个体户162.5万户,年底在册经营主体数量达1095.17万户。浙江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万亿元,其中民营经济占比达67.4%,贡献了全省80%以上的进出口、80%以上的就业。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兰建平:浙江是一个资源小省,必须利用国内资源、国外资源来反哺浙江经济发展。未来我们将继续发展“地瓜经济”,为中国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地方实践。